“历史的教训(..)”!
北京天坛
北京天坛在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,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,正阳门外东侧。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(1420年),是明清两代帝王用以“祭天”“祈谷”的建筑。北京天坛总面积为273公顷,比故宫还要大些。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“世界文化遗产”。
北京天坛有两重垣墙,形成内外坛,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,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。全部宫殿、坛基都朝南成圆形,以象征天。整个布局和建筑结构,都具有独特的风格,主要建筑有祈年殿、圜丘、皇穹宇。
祈年殿是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场所,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,高38米,直径32.72米,蓝色琉璃瓦顶,全砖木结构,没有大梁长檩,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撑,在建筑的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。
北京天坛
圜丘是皇帝举行祭天大礼的地方,始建于嘉靖九年(1530年)。坛平面呈圆形,共分三层,皆设汉白玉栏板。坛面原来使用蓝琉璃砖,乾隆年间重建后,改用坚硬耐久的艾叶青石铺设。每层的栏杆头上都刻有云龙纹,在每一栏杆下又向外伸出一石螭头,用于坛面排水。圜丘坛有外方内圆两重矮墙,象征着天圆地方。站在圜丘坛最上层中央的圆石上面虽小声说话,却显得十分洪亮。因此每当皇帝在这里祭天,其洪亮声音,就如同上天神谕一般,加上祭礼时那庄严的气氛,更具神秘效果。
皇穹宇,重檐圆攒尖顶式建筑,位于圜丘坛以北,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、存放祭祀神牌的处所。皇穹宇始建于明嘉靖九年(1530年),初名泰神殿,嘉靖十七年(1538年)改称皇穹宇。清乾隆十七年(1752年)重建,改为鎏金宝顶单檐蓝瓦圆攒尖顶。皇穹宇的正殿和配殿都被一堵圆形围墙环绕,墙高3.72米,直径61.5米,周长193米。内侧墙面平整光洁,能够有规则地传递声波,而且回音悠长,故称“回音壁”。
北京天坛坐落在皇家园林当中,四周古松环抱,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,无论在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上,都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,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着核心位置。同时,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我只想安静地抄书啊 龙凤双宝:妈咪太迷糊 每天被迫和大佬谈恋爱 超可靠的洪荒小师叔 女总裁的战神狂婿 外挂修炼系统 镯铃 圣世巫医 节日里的诗歌盛宴 游戏从被全服追杀开始 唐诗三百首 古代女子生存指南 快穿之我不要做白莲 变异成最强生物的老婆你们喜欢么 篮坛第一补丁 抱天揽月传 春禧宫谋 这个大明太凶猛 人间富贵花的日常 古代美食评论家